发布机构: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7/10/23 16:11:33 游览次数:4591

京剧大师尚长荣甬城传播国粹艺术
作为宁波市第四届市民文化艺术节重头戏之一,“中国梦·国粹情”2017相约梨园京剧名家名票展演10月13日晚在重新开业的宁波天然舞台举行。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,浙江省京剧院院长、“梅花奖”获得者翁国生和我市众多老艺术家、老演员和京剧爱好者一起出席。这也是宁波市文联“文艺与时代同行”系列活动之一。
活动由市委宣传部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、市文联、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,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京剧艺术传承中心、宁波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。朱元凯、应文光、张国华等献上了《霸王别姬》《徐策跑城》《智取威虎山》《江姐》《杜鹃山》等京剧经典选段,让观众大饱耳福。尚长荣先生的登台,观众更是报以长时间热烈的鼓掌。
近年来,在市委市政府、相关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,许多学校、幼儿园把传统戏剧列入选学教育课程,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戏剧在我市逐渐呈现复苏迹象,越剧、甬剧等民间戏剧团体在城乡持续涌现,民众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。
为传承传统文化,弘扬国粹艺术,2016年12月,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在我市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,成立了京剧艺术传承中心,把甬城众多从不同专业团体、不同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艺术家、老演员、老票友会集在一起,发挥余热,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普及。近一年来,他们坚持每周一次集中排练,不定期邀请省内外名家名师授艺、讲座,组织成员深入社区、企业、学校演出、授艺,传播国粹,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。
活动中,尚长荣、翁国生还被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京剧艺术传承中心聘为艺术顾问。
14日上午,尚长荣先生在和丰创意广场丹霞艺术中心接受专访: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,将使国粹京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其访谈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全程直播。“京剧艺术不要急功近利,要克服浮躁,潜心研究传统,务实地推陈出新,要有社会担当。”下午,他在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作《激活传统融入时代——浅谈京剧艺术》的主题讲座。
“不是讲座是汇报,是我从艺六七十年的心得体会,和大家共同探索京剧如何在21世纪继承、推动、发展。”面对满场还加座的京剧迷,这位七十八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一如既往地谦逊。
“京剧的‘年龄’并不大,跟昆曲等其他剧种比起来,可以算得上‘年轻’,而且不保守,它一直在吸取许多剧种的优势,不断有创新。”尚长荣从京剧的历史讲起,“当时徽班进京经十几年的演变,成为一个由徽剧、汉剧、昆曲、秦腔、京腔和民间曲艺等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,当时叫‘皮黄’,京剧这一称谓来自上海《申报》,中国拍的第一部电影是谭鑫培主演的《定军山》,第一张唱片也是关于京剧的,所以当年京戏是很流行、很时髦的。”他还讲到了京剧的艺术特色、行当“生旦净末丑”、四功“唱念做打”等,“唱为四功之首,念比唱难,所谓‘千斤话白四两唱’,唱有旋律,有过门,有乐队的配合,念则要用声音塑造人物,抒发喜、怒、哀、乐、悲、恐、惊等各种感情,传递到观众的耳朵里,打动观众的心灵,这是非常难的。”他示范了一段“曹操于长坂坡追杀刘关张,正在得意时”的念白:“普天蕴日建功勋,四海扬德政……”,内涵丰富的声、韵、情让听众鼓掌连连。
谈到宁波时,尚长荣说,自己小时候从打一城市名的谜语“风平浪静”中知道了宁波,后来了解到宁波文化积淀深厚,有三江口、天童寺、阿育王寺以及著名的天一阁。“首次到宁波是20世纪90年代初,参观了天一阁,还去了普陀山。之后几次和剧团来宁波演出,既有现代戏《智取威虎山》,也有新编京剧《曹操与杨修》。2005年来宁波参加中国戏剧节,参演了《廉吏于成龙》。”他说,来宁波很多次,除了演出还参加了京剧大师周信芳的纪念活动,发现宁波有很多京剧爱好者,“我参加昨晚的京剧名家名票公益性展演活动,演出非常精彩,被宁波老中青戏曲爱好者对京剧艺术的挚爱所感动。”
讲座中,尚长荣还和听众交流了关于流行音乐中加入京剧、唱京剧能养生、戏曲艺术的手眼身法步等问题。(包德贵)